- 最新
- 随机
- 热门
如何看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_幼儿攻击性行为需要心理引导
近来,很多父母打电话咨询,自己的孩子攻击性很强,情绪波动很大。本来父母以为孩子年纪小,淘气打人是很正常的,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也仅仅是教训几句,并不做太多纠正,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这样的行为越来越严重,不只打父母,稍不开心,连一起玩的同龄小朋友都会攻击。而且在幼儿园里也不安分,不听老师的话,因为孩子爱打人,所以也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玩,久而久之,孩子的脾气越来越不好。动不动在家就摔东西,打父母。
在3-6岁这个年龄段,儿童在智力和身体上的发展正处于自我认知萌芽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认为世界就是他的,这个阶段的孩子行为和思想表现上稍微出现“自私”的表现,情绪上以暴躁为主。因为他们脑海里还没有“他人”这个概念。
...
近期中小学也都开学了,开学后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不愿意上学,有很严重的厌学情绪。学校的老师也表示很多孩子都沉浸在假期中,上课的时候很难集中精力。
案例:我孩子今年13岁了,上初二,前几天学校开学,第二天上学的时候说什么都不肯去了。我跟他爸爸也打了也骂了也哄了,什么作用也没有,就是不肯去。给老师打电话询问,老师说孩子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精力不是很集中,状态不太好,老师上课的时候说了他几句。我问孩子不上学的原因,孩子什么都不说,就是哭着喊着不想上学。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总不能整天让他在家待着吧。想让济南心理咨询师帮我们跟孩子沟通一下,看看孩子究竟是怎么了。
...
父母责骂容易导致儿童品性障碍。专家研究表明:父母经常责备、打骂孩子,是导致孩子出现品性障碍的最主要原因。父母对孩子粗暴打骂或体罚,同过分溺爱与放任一样,都会明显增加儿童品性障碍的发生,容易使儿童形成自我否定意识产生抑郁、退缩、胆小等心理,使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从而发生行为问题。另一方面,4~5岁孩子的模仿能力强,责骂会使孩子的攻击行为得到强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诱发违法犯罪行为。
...
案例:我有一个男孩子,今年12岁,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有很大的问题。孩子的成绩不是很好,我们总是因为这个批评他,他对我们的态度也是爱答不理的,翻了的话就干脆不说话,听我们说,但是听完后却不作出任何积极地反应。小孩不听话怎么办,关系不好。请问咨询师,我们应该怎么办?
分析:12岁的男生正直青春期,在思想、行为方式上都渴望的独立,但是却又离不开家长的帮助,他们内心矛盾,情感激烈、偏激。应当采取正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去批评指责,应当适当的给予鼓励和信心,建立友好的亲子关系。
...
患者性别:男
年龄:13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始建立完整的自我观念,自我同一感也逐步完善起来,开始构建自我形象,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与外界产生冲突,这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青春期的叛逆,而这种叛逆的表现不仅仅有激烈的反抗,同样也有自闭,清源心理咨询中心分享一个接待的案例:来访者自述:来访者张化(化名),男,13岁,在读中学生,据父母介绍,从小是一个品学兼优,乐观自信的好孩子,可自从进入初中之后,学习成绩一度下滑,父母以为是环境变化还不适应,未加关注,可进入初二以后,不但成绩未有起色,开始出现厌学症状,据老师反应,作业经常不完成,并且寡言少语,与同学关系不融洽。在父母劝说下,同意接受心理咨询。
...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才可能进一步去集训、记忆和思考等。
由于注意,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的问题,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没有注意,人们的各种智力因素,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将得不到一定的支持而失去控制。
通常注意力不集中有几方面原因形成:
生理原因——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
现在很多国家,不仅是中国,包括日本、美国都在讨论游戏的问题,担心游戏会毁掉一代孩子,希望像电影一样对游戏进行分级。游戏都是大人做出来的,是一种大人的神话,游戏中隐含的文化观念也是适合大人的。但是,对大人是一杯美酒的东西,也许对一个未成年孩子就是毒药。而且,每一个孩子长大都需要和环境结合,需要和同龄孩子来往,需要在社会上或者到现实生活中体验各种东西,比如说到农村看看庄稼,或者跟小鸟和动物玩等等,但目前的游戏可以完全把孩子控制在电脑面前,使他失去很多社会实践,与现实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他的生活越来越超然,他会觉得周围的人跟他没关系,只有游戏里面的人物才跟他有关系,他完全生活在虚拟世界里。济南心理咨询
...
在我们小时候,亲情给我的亲密依恋、安全与归属感。随着成长,孩子们渐渐有了自我意识,有了自己独特的情绪体验,对生活与行为方式也有了自己的选择。当孩子把眼光投向外部世界,步履艰难地走向社会的时候,寻求他人丰富的友情,认同新的生活模式或精神榜样,看起来要比亲情更重要一些。其实,亲情依然留在人类意识的下层,像心灵的摇篮,抚慰着孩子们疲惫的心。亲情是孩子们心理发展的原动力,有三个最重要的自我要素在亲情的呵护下形成:依恋体验,产生爱和被爱的能力;客体关系,获得依赖与独立,并拥有信任他人的能力;自我认同,协调自卑与自尊,创造与发展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