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随机
- 热门
最近大家一定有刷到河北三名未成年杀人案的判决结果吧,这再次让这起令人发指的恶性案件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三名未成年人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折磨并杀害了一名同学。其中参与作案的两人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15年有期徒刑。有人为此感到大快人心,认为正义得以伸张;也有人认为判罚太轻,不足以惩治恶行。不论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结果,当人们了解到这起恶意伤人事件,在为逝去生命惋惜的同时,很多人也感到深深的恐惧和无助,仿佛自己也设身处地的经受了巨大的痛苦。这种在面对冲突性事件时,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感受的能力,正是我们常说的共情。可是,这种美好善良的品质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成为伤害我们自身的一把利刃,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过度共情”。为什么面对伤害性信息时,这种过度共情会让人感到压抑、紧张、焦虑,甚至无法正常的社交和生活呢?一旦自己陷入这种负面情绪漩涡,又该如何调试自己的心境呢?今天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起深度剖析一下“过度共情”背后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