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我们的感同身受
功能测试
首页 > 心理知识 > 正文

共情——我们的感同身受

发布-济南心理咨询 | 查看- | 发表时间-2017/4/3
文章页顶部广告在主题的INCLUDE目录下的AD_MIDDLE_01.ASP

                                                     于敏

美国沃顿商学院高级讲师杰里米·里夫金在新书《共情的文明》中说:“全部的人类历史就是共情和熵这两种力量斗争的历史。高度的共情使越来越个体化的人群在相互依赖、庞大、一体化的社会组织中相互关联。这一过程就是文明的特点。”那么什么是共情呢?在这本书中提到,共情源自德语中的“移情”一词,在1872年,罗伯特·费舍尔发明了这个词,他把这个词语的含义当做一个美学范畴,指观察者把他们自己的感受投射到一个欣赏或思考的对象,以此来解释一个人何以能够欣赏和享受艺术品之美。后来,德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威廉·狄尔泰从美学中借用了这个词,开始用它描述一个人进入另一个人的存在,得知他的感觉和思想的过程。

 

自我越是个体化、越发达,我们对自己的独特性和有限性、生存的孤单和艰难的感觉越强烈。正是这种感觉使我们能与拥有类似感觉的他人发生共情。高度的共情也使越来越个体化的人群在相互依赖、庞大、一体化的社会组织中相互关联。这一过程就是文明的特点。文明是有血缘关系的部落解体,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个人重新社会化。共情的延伸是使这一转变成为可能的心理机制。当我们说教化时,我们说的就是共情化。

 

共情简单说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感同身受,但是共情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说,共情要适度,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表情的展现。

我相信它是咨询师的关怀式理解——展现在这段引述里以及之前的行文里——它允许这位来访者体验一种对自己的高度的关注,甚至是爱。

 

一种敏锐的理解带来另一个影响来自其非评判的品质。最高水平的共情表达是接受的和非评判的。这是正确的,因为,如果你对他人形成了一种评价性看法,要精确地感知他人的内部世界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质疑这段陈述,选择一个你认识但很不认同的,在你的判断里明显是不对或错误的人;然后努力去陈述他的观点、信念、感觉,要准确到他会同意这是对他的状态的极其正确的描述。我预测你十次中有九次都会失败,因为你对他的观点形成的判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你的描述。

 

所以,真正的共情并不具有任何评论或诊断的性质。这点也许会让接受者觉得有些奇怪,然后他也许会想,“如果对方没评论我,也许我还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糟糕或者不正常。也许我也不必这样苛刻地评论我自己。”这样,渐渐地,他的自我接受度就会上升。

济南清源心理咨询工作室专业从事济南心理咨询,山东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济南员工心理健康培训,山东企业员工心理辅导,打造济南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电话:0531-86051919
或许你还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文章
文章页自定义模板在主题的INCLUDE目录下的ARTICLE_SELF_MOUDLE.ASP
我的收藏
疏通标签
最近评论
访客留言
济南市市中区清源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积安堂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