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如何处理孩子的隐私?
张琳
每个人都会有隐私,一个人无论怎样坦荡,和人相处之间看上去无话不说,也总有其不愿为人所知的一些秘密。
虽然,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对孩子来讲,都应具有保留自身隐私的权力;然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孩子的隐私却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一旦发觉孩子有了隐私,许多做父母的,就会千方百计地前去“侦察”。例如,翻抽屉、看日记、拆信件。并且,在这过程中,若是真的发现了一些“作为家长无法理解”的内容,就会对孩子训斥,甚至打骂;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使孩子感受到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对父母产生敌意和反抗的同时,采取全方位的信息封锁和防备措施,来“抵制”父母对其在生活其他方面的“关心”。最后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恶化。
为此,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也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并非就是放任自流;对孩子的隐私不但要给予充分的关注,还应具备积极的引导。
那么,身为父母,我们要怎样才能更好处理孩子的隐私呢?
首先,要掌握孩子的思想状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总有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在无孔不入地腐蚀着孩子们的心灵,如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养成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中学时期便开始早恋等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的言行,及时掌握这些属于孩子“隐秘世界”的蛛丝马迹,以便于对症下药,给予孩子正确的导向。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获取有关孩子隐私的信息,即使有些越轨和不良因素,也不必大惊失色、殴打辱骂,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理想、事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引导孩子自己悟出为人处世的真理,提高孩子按规范要求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有了这种自我教育能力,一些隐私中的危险倾向,都有可能自我解决。
最后,主动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多交谈,谈父母在与他同龄时的一些所思所想、成功和挫折,甚至谈一些当初的隐私,谈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一段时间后,孩子会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这样才能了解和掌握孩子的隐私,给予必要的指点和教育。
总之,家长想知道孩子的想法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注意方法。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注意对孩子隐私权的尊重,结果导致与孩子关系的紧张。因此,要了解孩子的内心动向,关键是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