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冲突的“锦囊妙计”
张昊
生活琐事是亲子冲突最大的来源,该如何尽可能和平处理那些冲突?
一旦宝宝从被动地依赖父母转变为积极地用身体追求自己的目标,一系列新问题便会随之而出。这其中大部分问题都源于宝宝与家人的利益冲突,但我们应该尽量把“不,不”留在确实需要的时候才用,对孩子的禁令仅限于那些可能影响家庭与危及孩子安全的行为。
我们要明白,宝宝对各种东西的主动摆弄对于他发现和熟悉自己周围的世界绝对是必要的。如果使用严厉的惩罚,孩子就会避开成人禁止他接触的物品并失去他的好奇心,这会对他的智力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在宝宝开始学习认识物体的那几个月中,最好将贵重的、易碎的物品放到宝宝够不到的地方。
几乎所有父母都经历过与孩子的冲突,孩子任意妄为,孩子不服管教。作为开明高知的新一代父母,我们都知道应该温和,不应该暴躁,然而真正遇事,往往和忍耐力作斗争。
那么到底如何设置管束的边界?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的处理是:刚开始时温柔,忍无可忍时发飙;或者刚开始时坚定,孩子哭了就妥协。结果就是:每件事都要在刚柔间切换。于是带来了显著的问题:到底何时该让步、该不该让步?
实际上,父母对一件事的刚与柔,应取决于事情性质,而非孩子的反应。界限不应在事情内部,而在事情之间:一部分事情坚决,另一部分事情柔和。一部分事情无论如何不能妥协,另一部分从一开始就可以温和。
刚与柔的区分在于边界与内部:边界不能跨越,内部可以灵活而自由。父母的烦恼很多时候源于自我设限,太多事情设定规矩、命令和禁止,而孩子多数不会欣然接受。
那到底哪些事情是边界和底线呢?
每个父母的性情和在意的事情不同,边界设置列表会有所差别。普遍在意的包括:安全、清洁、公德,还有各种时间紧急的临时事件。此外每个父母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在意内容。但不管怎么样,有一条原则是确定的,边界的定义就是薄的、不可移动的,设置得太多,无异于世界充满障碍,让孩子的世界变成迷宫而无所适从。
边界的范围与父母的处理方式,影响到孩子对世界运行方式的感知。对年幼的宝宝来说,吃穿睡玩的模式,不如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影响深远。谁到了大学还按照幼年方式饮食?但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效仿父母的焦虑。世界本质上是自由的,并没有很多墙,我们完全可以在边界内,尽情奔跑。成年人的不少焦虑和强迫,源于心中比他人多了种种无形的墙。
至于边界上的规矩如何树立,可以通过行为截止,告诉孩子对和错,“不可以”就是反馈,无需额外惩罚。行为截止可以告诉孩子足够多信息。这个过程需要给孩子很多时间,可以类比于教算术,不可能一次成功。父母发怒往往因为孩子反复出错,但这不是品质问题,而是需要时间来学习。
总之,父母无需时时刻刻与孩子斗争。这是他的人生。他才是真正主角。对于边界内的事情,尽量给孩子自由,世界是他的乐园,他有权决定行动。但是孩子还太小,很多事情往往没有明智判断,还是需要父母的决断。所以边界内的事情,父母也有很多发言权。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