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父母说的越多,孩子听的越少
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和付出,从总体上看母亲要比父亲多得多。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们普遍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孩子成天唠叨不停。曾有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得出结论:九成以上孩子认为母亲“太唠叨”。
整天对孩子唠唠叨叨,不仅不能使孩子亲近母亲,接受母亲的教育,反而会使孩子觉得母亲啰嗦,讨厌,产生对母亲的逆反、抵触情绪,致使母亲与孩子的亲子关系紧张,导致教育的失败。父母长期过分的唠叨,使孩子产生对家庭的疏离感,家对孩子来说,不仅没有温暖的感觉,而且回家听到的就是恼人的话语,所以孩子放学后也不想回家,就沉迷于网吧,与不良少年鬼混,甚至离家出走。
一个孩子在《问题家长会造就问题孩子——致爸爸妈妈的信》写到:“当发现我的学习成绩达不到妈妈的期望值时,便唠叨个没完。其实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已经是前五名之内了,你还不满意,你知道你的女儿已经尽了很大努力吗?这样做还会刺伤了我们这一代的自尊心呀!与此同时使孩子们产生了逆反心理,感到家庭既不温馨、更不温暖。有的孩子就采取私自离家出走,甚至还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来,这种事时有报道,并不鲜见,你们也会知道的吧!?”
其实,父母说的越多,孩子听的越少。试想,如果到了孩子听到唠叨就情绪恶劣,孩子除了只有厌烦的感觉之外,只有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只能听而不闻,甚至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绪,那么,父母的唠叨还有何用呢?教育孩子最好还是点到为止。当说的才说,说了没有作用的就不说;当孩子高兴时可以因势利导多说一点,孩子不高兴时少说一点,当孩子情绪恶劣或对立时最好冷处理不说,让孩子平静下来时再说。有时,只要对孩子提醒一下就行了。
孩子需要的不是没完没了的说教,没完没了的唠叨。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对他心理上的理解和沟通;孩子需要的是做人的尊严和父母对他的鼓励;也需要在父母面前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如果孩子整天得到的是父母没完没了的说教和被否定的话语,叫孩子怎能不心烦,怎能不逆反!
有时,对孩子拍一拍肩膀,做一个责备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得到与孩子心灵的沟通,对孩子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得效果。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