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是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的平时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01
什么是抑郁症?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是大脑中分泌的5-羟色胺减少,所以基本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都在促进5-羟色胺的分泌,所以除了药物之外,多晒晒太阳,多做做运动都是有用的。
从心理过程上来说,被诊断为抑郁症的儿童青少年都面临着丧失的议题,比如小的时候,家长经常会抱抱亲亲,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又不太抱抱亲亲了,有时候孩子会有一些疑惑:“是不是我不可爱了?”而这通常也是抑郁症患者的核心信念,很难打破。
而青春期孩子的抑郁症也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个时期的孩子有自身发展的任务,要完成自我认同,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迷茫,也很容易自我怀疑。
另外,非常想强调的是,这个时期的儿童青少年通常面临着很大的课业压力,刚开始表现出来的是焦虑症状,甚至都是身体上感觉不舒服,比如头疼,而这个时候还是焦虑,慢慢地,这种慢性焦虑在持续应激状态下转换成抑郁,这是临床经常见到的。
02
关于抑郁的几点误解
误解一:抑郁症是精神病,会疯掉?
答:抑郁症在非常严重的时候(特别是双相障碍),会出现精神病症状(注意这里是精神病症状,而不是精神病),但情绪是主症。一般人还是存在着很多对抑郁症的刻板印象和恐惧的。
误解二:抑郁症就是在于自己看不开,看开了就好了?
答:抑郁症是种病,患者在大脑上是有器质性病变的,并不是“看得开看不开”的问题,该服药时得服药,心灵鸡汤式的安慰,对抑郁症患者无效。
误解三:我家的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很开心,所以他的抑郁症是装的?
答:孩子出去玩的时候能够开心地起来,说明抑郁症还没那么严重,这是好事。很多家长在见医生的时候,可以将这个情况和医生反馈,比如:“孩子在出去玩的时候比在家或者学校时候比较开心”,但最好把“他的抑郁症是装的”这句话缓一缓,很多青少年因此会有二次伤害。
误解四:抑郁的人一定会自杀?
答:显然不会。我们经常看到媒体上有很多关于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新闻,让我们觉得抑郁症患者会动不动就自杀,虽然说特别严重的抑郁障碍患者确实存在着自杀风险,但大多数的抑郁状态也只是抑郁状态,并且大多数人都有经历过,青少年阶段尤其容易发生。但也不能因此忽略了抑郁症病人的自杀可能,大多数青少年可能会高喊,“你如果不给我打游戏,我就去自杀”,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去刺激他说,“我不信你真的就会去自杀,有本事你去啊”,最好还是避其锋芒,冷处理。
03
家长需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家长要注意识别抑郁发作。通常,哪怕抑郁症恢复了,仍然有可能复发,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是否情绪低落、发脾气、整天睡觉、胃口变差、扬言自杀等(不能做绝对判断,可作为参考)
再者,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通常这个年纪的孩子很反感家长絮絮叨叨,这个时候你可以清晰地告诉孩子“我一直在你身边”,这样一直都在而不打扰孩子的陪伴和温暖是孩子需要的。当然,不能极端,这个时候孩子很容易过度提要求,家长还是得注意原则,特别是在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上,还是得控制的,基本是控制在1-2小时为宜。
最后一点,可能是在服药的抑郁症孩子的家长很想知道的,是关于药物的问题,对症抑郁的药物不多,并且不一定在首次配药时候都能精准,一般要过2周(14天)的时间,才慢慢起效,或者可能存在需要换药的可能。
04
是不是得了抑郁症一定得休学在家?
并不是。大多数情况下,有规律的群体生活作息对孩子的恢复是有很大帮助的,只是别让孩子暴露在比较应激的环境下,比如课业压力很重,考试压力很大,这样的状态就不太适合,需要根据孩子情况,和校方特别是所在班级的老师有所沟通。
05
从行为状态自查抑郁
(1)是否存在着大多数时间心情抑郁,比如感到伤心、心里空空的,等等,或者有暗暗流泪,在青少年身上表现为易激惹。
(2)在大部分时间里,对所有或者大部分过去感兴趣的活动都不再感兴趣了。
(3)体重显著减轻或者增加5%。这里特别注意的是,很多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表现为暴饮暴食体重增加,而不是往常我们理解的体重减轻。
(4)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5)每天精神运动亢进或减少(不止是自我主观感觉到的坐立不安或者不想动,旁人也可以观察得到)。
(6)每天感觉到疲劳,缺乏精力。
(7)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感,或者自贬自罪(甚至有时候都有妄想)。
(8)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下降,做决定犹豫不决。
(9)常常想到死,不只是惧怕死亡,或者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没有具体的计划,或者有具体的计划,甚至有付诸行动。
若有以上的种种症状,请立即就医。
另外,在这里特别想要强调的是,需要药物的时候别因为担心药物有副作用而放弃服药。副作用肯定是有些的,但两权相害取其轻。
同时,也要认识到药物作用的局限性,药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情绪很低落的糟糕状态,但通常抑郁症发作不仅仅是生理层面的问题,会有生活事件作为诱因,也有人格因素的基础。
这个时候,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