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疑病症的怪圈?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网自诊”。自己感觉有一点不舒服,就去网上搜到底是什么病,然后开始“对号入座”,直到看到“可能是癌症”这几个字,就开始心跳加速,心神不宁,把自己吓个半死。
“上网自诊”之后,有的人可能会去医院检查,找医生去做一个准确的判断,在看到结果后放下那颗悬着的心;有的人可能一时紧张,之后冷静下来,感觉网上说的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过几天可能就好了;还有的人在经过医院的诊断后仍不死心,坚信自己有病,甚至跑到全国各地正规医院检查,非要印证自己的怀疑,那这类状态就属于一种心理病症——疑病。
案例:我不信自己没病
一位企业高管,由于工作压力比较大,需要处理的事情也比较多,所以导致整日的饮食不规律。一天,在工作时隐约感觉到自己的胃部有点疼痛,恰好在网页上弹出一则“年轻白领长时间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导致胃癌的消息”,一时之间大脑一片空白,大惊失色,一下子感觉胃部非常不舒服,立刻去预约了医生诊治。
到了医院去做了胃镜,医生诊断是得了浅表性胃炎。尽管医生怎么和他解释:这是胃炎里面最轻的一种,吃几天药就会好,无需太担心,但他还是整日的去检查。医生所说的“看起来不会发展成为胃癌”到他耳朵里就认为“将来早晚都会变成胃癌”的心理暗示。
为了证明自己确实病的不轻,他开始查阅大量的医学资料、网上问答、终于发现了一则由浅表性胃炎发展成胃癌的案例。这让他更加的确认自己是得了早期胃癌,认为检查的各项指标是因为胃癌早期不易发现才显示正常的。之后他反复寻医,但又越来越不相信医生的话,折磨的自己日渐消瘦。让他更有理由相信:越来越瘦就是癌症的一个表现。在经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评估之后,判断为是疑病症。
疑病症患者时刻要为自己身体上的“恶疾”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给自己和家人的精神上都带来很大压力。面对疑病症,还是要及时的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减少精神上的痛苦。那除了进行心理治疗,自己还可以怎么来帮助自己呢?
1.心态调整
疑病症患者普遍存在爱钻牛角尖、精神紧张、性格内向、固执好辩、胆小怕事,并且对自身特别专注,容易接受暗示的性格特点。疑病症患者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对疾病产生的影响,要注意改善自己的性格。要知道人的身体经常会有一些不舒服,这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机制,所以,并不是有不舒服就是病了,因此不必对自己身体上的不舒服耿耿于怀。
2.移情他处
将注意力从自己的病情上转移出来,不过分地把自己的身体状况放在心上,可减轻疑病症状。建议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如发展几种爱好、广泛结交朋友、加强对未来生活的参与,使自己忙起来。这样就没有精力过分地关注自己,没有时间忧心忡忡而使病情置于脑后。
3.角色转换
许多疑病症患者容易沉浸在患者的角色之中无法自拔。因此需要家属向患者说明其疾病性质是功能性的,而不是器质性的疾病。要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疾病并不会因为我们的警惕性高而有所减轻,也不会因为我们的警惕性低而加重,但往往过度的警惕和紧张,反而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和精神上的沉重负担,降低生活质量。
4.适当运动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适当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疑病症状。家属注意督促患者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一些娱乐治疗,或参加体育锻炼,转移其注意力,使之逐步摆脱疑病观念,并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所以,应鼓励患者带着自己的不舒服,干自己该干的事情,从而获得有用感和有价值感,改善自己的不良心境。
看到一篇文章里有医生写说“现在很多病人宁可相信网上自己搜的诊断,也不相信我们的检查结果。我们寒窗苦读十几年医学,竟然不如网上一些江湖医生。”可见医生们是多么无奈才会有这样的感慨。
有病不可怕,切忌病急乱投医;怀疑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没关系,但若无数个专业结果都证明你是健康的,就请放下悬着的心吧!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