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自述:一位被“神经”控制的母亲——众矢之的(1)
家庭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每个成员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个家庭之中,尤其是存在问题的家庭中,往往最弱的那个家庭成员会成为家庭问题的“替罪羊”——家庭所存在的问题会突出表现在“替罪羊”的身上。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替罪羊”是孩子。作为咨询师,我已多次接待过这种案例,有的孩子上网成瘾、打架闹事,其背后的原因,往往来自于家庭的不和睦。然而,这一次的心理咨询案例却完全颠覆以往的认知。
剧情人物简介:
咨询师(40岁,男):张望
母亲(45岁):林一明
父亲(46岁):李辉耀
女儿(16岁):李可乐
儿子(10岁):李博万
一、咨询开始
某天清晨,天是灰蒙蒙,看不见太阳,让人感到透不过气。我坐在办公室里,静静等待他们一家的到来——45岁的林女士和她的家庭。林女士的丈夫李先生最早联系了我,在这次会谈前,我们已经通过电话,在电话那一头,这位成功的中年男人毫不掩饰地表现了他的焦虑和对妻子的关心:“她总是如此不耐烦,她无法控制自己”。短短半个小时的通话里,这句话他却重复了数次。
“不好意思,张医生,我们迟到了一会,路上堵车。”突然间,一个洪亮男声从外面传来,打断了我的思绪。林先生和两个孩子首先走进了咨询室,看得出,他们的家庭条件不错,每个人都穿着价格不菲的衣服。紧接着是林女士,虽然已经45岁,但依旧外貌迷人,若不是提前了解,很难看出她正经历难以言说的痛苦。
“你好,林女士、李先生!还有两位可爱的孩子们,请坐!”我像往常一样跟来访者打招呼。他们也热情回应。
在助手的引导下,他们坐在排成一圈的椅子上。林女士和儿子紧挨着,然后是女儿、李先生。
二、我确实是病人
“感谢各位今天过来,大家叫我小张就可以了。今天能够坐在这里,说明大家是相互关爱的。这次的会谈持续大约1小时,我之前已经对大家面临的困扰有一些了解,现在想再听一下你们对目前情况的叙述。”
“是的,孩子们这次跟我来,就是为了帮助妈妈。我们都很关心她,她现在总是不耐烦,无法控制自己,哪怕很小的事情也会和我们争吵……”林先生急切而肯定地说道,他似乎把自己定义成了家庭的发言人。
林女士接着说:“我很紧张,之前已经看过医生,也吃过药了,这些药对我有一点点帮助……我现在工作中总是感到压力很大,而且在家里我也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孩子们也非常需要我照顾,不然整个家就会乱成一团……”
看起来林女士也很坚信自己是一个“病人”。她的语速很快,我甚至很多地方没有听清。我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焦虑的原因,使她说话如此快。
“对不起林女士,您说话的速度有些快,我有些跟不上,您可以放慢一些语速吗?”我对林女士说道,她并没有停止说话,露出了迷人的微笑,语速却有放慢。
“我现在处于一种连轴转的状态,就好像高速行驶的汽车。”
林女士依旧在描述自己的状态,但是我能感受到,她说话的方式,已经表现出合作的意愿。此时,我征求她的允许,想要和孩子们谈谈,她当然同意了。于是我很温柔地向孩子们询问妈妈的情况。
“我妈妈总是心烦意乱,我做的任何一件小事都会让她烦恼”女儿可乐首先发声。
“是的,这的确如此。可乐总是不把她的衣服挂起来,她随便乱扔。明知我会心烦,她还是这么做。”林女士“争辩”道。
母女之间的交流已经从妈妈的病症移开,开始转变为一位母亲和处在青春期的叛逆女儿的正常争吵。
我紧接着问:“你认为妈妈这样做,是不符合你青年人的生活习惯吗?”
“妈妈总是心烦意乱,即使我什么都不做,她也会这样。”可乐说。
我还没有进行评论,李先生就说话了,附和可乐的话说道:“没错,她一到家就变了一个人,无缘无故就心烦……”。
我伸手做了“停止”手势,打断了李先生。他的话,打乱了我与孩子们的交流。
“对不起,李先生,你先等一下。假如你允许的话,我想先和孩子谈论一下。”我说道,李先生没有继续说,但是我能感觉到,他对我的做法很反感。
虽然这样,我还是继续对孩子们的询问:“可乐,最近跟妈妈有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可乐想了一下,说道:“最近我妈特别厌烦我看电视,她总是觉得声音特别大,但实际上声音并不大。”
“声音非常大,只是你感觉不到而已”林女士反驳道。
“那当妈妈感到烦时,你是怎么做的呢?”我问。
“我把声音调低了,但是她还是不满意”可乐说。
“你看的节目完全是噪声”林女士再次反驳道。
话题即将升级,为避免不愉快,我又转向询问儿子博万:“博万,你与妈妈相处怎么样呢?”
“每当我想要和朋友出去玩,她总是很反对。”博万话音刚落,便突然大哭起来。
(未完待续)
【小结】
从上述的咨询中可以看出,作为母亲的林女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在之前的诊断中,她被确诊为抑郁症。她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她的病症让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张,以至于影响到与家庭成员正常的交流。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何处,林女士与家庭成员之间的问题,该如何解决,作为咨询师的“我”能否找到症结呢?下周同一时间,笔者将继续更新故事,敬请期待!
文章申明:本文改编自《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内容非原创,仅供学习交流,文章所用人名均为化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