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不错的我们,为什么都不想谈恋爱了?清源济南心理咨询告诉你
条件不错的我们,为什么都不想谈恋爱了?清源济南心理咨询告诉你
最近,“条件不错却不想谈恋爱的原因”这一词条冲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起因是一位博主发了一条自己与朋友聊天记录的帖子。在帖子中,朋友问博主:“我感觉你还不错啊,很多方面,你咋不谈恋爱呢?”博主则在帖子中表示自己无法回答。
对于这一问题,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不想谈恋爱的原因。“军师从不上战场”、“单身原因:纯爱没有市场”、“都是阶段性陪伴罢了”、“还是那句话,水至清则无鱼”、“因为没有坚定地被爱,而且我还慢热”,更有网友调侃道:“首先我丑,其次我有自知之明,最后我丑且有自知之明。”
调侃的话语背后,是网友们对自己宁可“万年单身狗”,也绝不踏入“爱情陷阱”的剖析。恋爱,本来应该是非常令人憧憬与向往的,但是,为什么当代许多年轻人会对其如此避之不及呢?
01 “恋爱恐惧症”
有些来访者告诉咨询师,自己不想谈恋爱,是因为得了“恋爱恐惧症”。所谓“恋爱恐惧症”就是指对恋爱出现恐惧,进入可以谈恋爱的年龄却不敢恋爱,从而影响了自己正常的感情生活(1)。
“恋爱恐惧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人而异。根据恋爱阶段划分,大致可以分成三类:恋爱前恐惧,又称拒绝型恋爱恐惧;恋爱中恐惧,又称焦虑型恋爱恐惧;以及恋爱后恐惧,又称受伤型恋爱恐惧。
拒绝型恋爱恐惧表现为在恋爱开始之前就“打退堂鼓”,常常恐惧一段恋爱关系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全空”,无法修成正果,因此宁愿在一段关系开始之前就逃得远远地,“掐断这种苗头”,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只要我不谈恋爱,失恋就追不上我。”同时,他们也会过分关注恋爱关系的结果而忽视恋爱过程中的快乐与享受。
拒绝型恋爱恐惧的人们往往在性格上较为内倾、敏感、缺乏自信。不自信的他们可能是在童年早期经历了不少挫折或打击,其抚养者偏向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使得他们每一次尝试和创造时都畏手畏脚,生怕自己做不好、达不到抚养者的预期而被责骂打击,因而变得对自己缺乏信任。
此外,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家庭不幸悲剧的人们更容易变得“拒绝型恋爱恐惧”,其父母的婚姻爱情悲剧会为年幼的他们树立不良的“榜样”,使得他们成年后缺乏对爱情的基本信任。
拒绝型恋爱恐惧的人们往往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有人因爱情而受伤,就会把这种情况强加于自己并未出现的爱情上,并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苦情戏,自己则扮演了剧中凄美得一塌糊涂的主角,沉浸在自己排演的“戏剧”中,觉得异性“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从而更加恐惧恋爱。
另一种类型的恋爱恐惧症是焦虑型,此类恋爱恐惧症表现在恋爱过程中,尤其是在热恋期。也许你会有疑问,都已经在谈“甜甜的恋爱”了,为什么还会感到焦虑呢?事实上,确实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会在恋爱过程中时刻计算着自己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差距,对得失斤斤计较,总是要求对象按照他们的逻辑来为他们无限付出,而他们却在私底下不断算计,一旦感到恋爱中有什么东西偏离自己的轨迹,就会诚惶诚恐,心绪不安,这就是焦虑型恋爱恐惧症的典型表现。
焦虑型恋爱恐惧的人们往往患得患失,总是觉得彼此的爱情关系不稳固,怀疑对象“给自己戴绿帽子”。因此,他们对伴侣的一举一动有着超出常理的高标准,并有明确的感情“规定”。在恋爱过程中,他们往往会爆发出惊人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时刻紧盯伴侣的言行举止,一旦发现对方的言行不符合自己制定的“规则”,就会变得躁狂,情绪极度起伏。
在外人看来,他们似乎处于“幸福又完美”的亲密关系之中,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才算爱、怎样做就是忽视自己都有清晰的评判尺度,是爱情中高傲的王子或公主,受到人们的追捧,甚至被有些人认为“这才是恋爱应有的样子”“是恋爱中的清醒者而不是傻乎乎的恋爱脑”。
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他们表现出来的自尊也是那么虚弱而又不堪一击,需要追求者不断献殷勤和卑躬屈膝才能使他们获得支撑和保护自我的安全感,一旦发现对方为自己的付出减少,他们对自己内在的价值判断就会出现紊乱,觉得自己在对象面前变得“廉价”。
只有当伴侣无止境地付出时,他们才能暂时压抑住那种害怕被抛弃、害怕不被接纳的焦虑感,重新找回自尊心。但是,这样的亲密关系往往维持不了多久,因为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完美伴侣”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恋爱关系从来都是要求平等的,只偏向一边的天平也不可能长久保持平衡。
还有一种恋爱恐惧症的类型是受伤型。受伤型恋爱恐惧的人们往往是在经历一次或几次恋爱挫折之后,就把伤痛铭记于心,对爱情感到“失望透顶”。在往后的生活中,为了保护自己,不让自己“重蹈覆辙”,便不敢再次投入恋爱,更不愿意再付出真情。
他们可能常常会以一种“过来人”、“恋爱军师”的模样出现在人们面前,但在爱情的色彩中,他们看到的却是乌云密布。他们会煞有介事地告诉身边的人,爱情带给人的种种苦难,并把自己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典型例子苦口婆心地告诫对方,要像远离“黄赌毒”那样远离爱情,把爱情当作“洪水猛兽”。
此外,他们也有可能成为感情的边缘客,把游戏人间作为逃避自我的方式,用混乱的私生活掩盖自己受过的伤痛和恐惧,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的身上是一点伤痕都没有的,大多数人会将其当作过往岁月的一种印记,也许有时会驻足回首,但绝不会沉溺于此。但是受伤型恋爱恐惧的人们却会将其当作过去的唯一印记,就好像深深刻在脑海中,再也挥之不去,甚至往后的正常生活也会因为而受到影响,就算新的机会降临,他们也会任其逝去。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一次或几次失败就等同于自己永恒的伤痛,亦应该成为别人爱情的忠诚告诫。
02 治疗方法
来访者告诉咨询师,自己对爱情还是有所憧憬的,排除各种现实因素,自己的内心深处其实始终还是保持着对“恋爱”的渴望的,只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能够克服对爱情的“恐惧感”。
在这里,咨询师可以提供两种治疗“恋爱恐惧症”的方法。
第一种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方法中最直接,也是最有可能带来副作用的疗法,在非必要的条件下咨询师并不支持来访者使用此疗法。常用的药物有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硝基安定、氯硝安定等。药物治疗往往与行为疗法配合使用效果更佳,行为疗法是根据学习理论或条件反射理论、技术等,来矫正和消除患者建立的异常的条件反射行为,或通过对个体进行反复的训练,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行为,以改变、矫正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2)。药物治疗在抗“恋爱恐惧症”的治疗中有过报告,但效果至今还没有明确定论。
第二种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强大而又有效的深度疗法,包括催眠治疗、认识治疗法、系统脱敏法、暴露疗法、强迫疗法以及情景治疗等。
催眠治疗依据精神分析理论,通过催眠个体进入其潜意识,了解其恐惧恋爱的内在原因,进而帮助个体将潜意识中的恐惧根源消除,使得个体重获对恋爱的自信,勇于袒露和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内心。
认识治疗法也被称作“个人定位法”,要求治疗师必须先帮助个体建立治疗的信心,指出个体恐惧恋爱的原因是因为对恋爱关系缺乏正确的认知,告诉个体要想克服恋爱恐惧,必须首先做到了解自己。通过帮助个体挖掘恐惧的根源,认识恐惧的内容,计算恐惧的程度,衡量克服恐惧的机率,让个体正视并重新评价自身在群体中的位置,修正以往的偏态认知。
系统脱敏法被认为是应对“恋爱恐惧症”最安全而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重在循序渐进,由治疗师设定呈阶梯状的恐惧情景,并让个体依次暴露于情景中,让个体逐步接受并适应“恋爱”刺激,使之对恋爱的恐惧程度逐渐降低,最终达到“恋爱恐惧症”完全消失的效果,使个体重获追爱的勇气。但是此种方法治疗时间较长,效果产生也比较缓慢。
暴露疗法是一种骤进型的行为治疗方法。这种疗法必须要在一定心理辅导的基础上,让个体骤然处于一种恋爱情景之前或之中,使其无法选择逃避,从而刺激其内心出现极度的反应。经过刺激后,个体重新建立对恋爱关系的认识,消除恋爱恐惧心理。但是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个体必须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否则个体可能会因为过度恐惧而出现昏厥。因此,在选择进行暴露疗法时,治疗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抢救知识并配备一定抢救设备。
强迫疗法相较于其他疗法会比较“残忍”,治疗师会强迫个体处于自己惧怕的异性面前,强迫个体建立虚拟的恋爱关系,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进行“恋爱恐惧症”的治疗,并使个体逐渐适应这种刺激。
情景治疗是让个体处于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模拟恋爱过程中发生的场景,不断重温恋爱过程的情节,让个体敢于去面对这种恋爱场面,从而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恋爱环境。
“不管你是谁,你掉下,我愿陪你掉下。一种是勇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另一种是笃定,就算掉落又有何妨。”无论有多少缘由,爱情永远都会对每个人敞开大门,任何事物的结局都有两面,恋爱也不例外,或许是幸福,抑或是伤痛。关键是我们是否有勇气去追寻那幸福的比例,沉溺于放大苦痛,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爱情从来都没有范式,只要我们敢于争取,只要我们敢于幻想。
(1)摘自百度百科“恋爱恐惧症”词条定义
(2)摘自百度百科“行为疗法”词条定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