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心理医生---如何面对夫妻婚姻中的问题
没有爱的家庭里,孩子总是最大的受害者。一边忍受着父母营造的恶劣的家庭环境,一边背负着“是我不够好才惹爸爸妈妈不开心”的心理压力。小心翼翼地讨好父母,却一经犯错就要被指责,“要不是因为你,我和你爸早离婚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真的有那么多父母都在为了孩子勉为其难坚守着自己的婚姻吗?对此,心理学有不同的看法。
小心,这是一种责任转移!
这是自己的过得不好,也不想孩子好的吗?
这就像是自己在淋雨,也没有力气给孩子再打伞,干脆我们一起淋雨吧!
当然,具体怎么理解妈妈这句话,可能还要看当时说这话的情境,但我个人觉得,无论什么样的情境,都不要对孩子这样说。
首先,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你选择留在婚内,也要知道,这都是你自己做出的选择,你都要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找个人和你一起分担这个选择的压力,尤其是不要选择孩子,因为父母婚姻不幸福,本来就会给他带来压力和伤害,再让他一起为这步行的婚姻承担责任,这是他这个年龄不能承受的重量,也该由他承受。
强迫重要他人“感同身受”或“情绪转移”
当然不是意识层面的想法,但是无意识的想法。自己在不满意的婚姻里步履艰难,也要给孩子扔个包袱背着,这样大家才是同频共振的,都是步履沉重的。
换个说法可能更容易理解:
比如一个丈夫在单位被领导训话了,很不开心,很窝火,回到家看着妻子哪哪都不顺眼,各种指责挑剔,搞得这位妻子也一肚子火,这时妻子看到写作业的儿子正在逗猫,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孩子本来听者爸妈吵就不开心,自己又被突然一通骂,感觉很无辜,要么顿时一股委屈在心头,要么愤怒的为着自己转的小猫扔一边。
这就是一个情绪的转移过程。
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因为自己的弱,没有勇气承受离婚的风险,又不愿意感受到自己的软弱,就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强者,是孩子更需要这个婚姻,所以自己是为孩子而选择了牺牲自己。
这样的英雄壮举既感到别人,又感到了自己,多好的心理防御!
文化
在中国这种文化里面,作为女性身份,好像比较有受虐倾向,大家喜欢用弱者的身份来控制一些重要的关系。喜欢演苦情戏,来博得重要他人的同情和关爱。
从“意识”和“无意识”层面来看这句话对孩子的影响:
这句话成为多少孩子的精神负担,在孩子的内心,妈妈为他牺牲这么多,他会觉得自己亏欠为他而牺牲的妈妈。他就要用别的方式来偿还或感恩妈妈的付出,具体行为有意识层面的,也有无意识层面的。
意识层面的可能有压抑自己的需求,尽量不表达需求,少表达需要,减少给妈妈带去麻烦;或者在学校里遇到什么困难,也尽量不说,也是尽量不再增加妈妈的负担,让妈妈感觉自己太负担。
无意识的行为可能有,内心认同自己对妈妈的牺牲与不幸福的生活负有责任,要么想办法补偿妈妈,让她开心起来,要么自己也不要开心,无意识的给自己制造一些麻烦痛苦,让自己和妈妈在感受层面是在一起的。从而来缓解内心的内疚,以及表达自己不会背叛父母,会和他们的痛苦在一起。
一个心理学概念“分离个体化”
通过这句话,也让我想到一个心理学概念“分离个体化”
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和他人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是不同的两个人。一个发展两个的成年人,是具备这种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可以为自己的需要和行为负责。但是一个孩子,还没有形成完全的独立意识,当看到父母经常吵架,他无法区分这是谁的责任?他不会想那是他们两人的关系互动的问题,而是会想是不是自己不够好,父母才会常常吵架?而且,父母常常吵架的孩子,会感到自卑,觉得自己的家庭氛围不如别人家好,就如同自己也不如别的孩子好,因此自卑感就会产生。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任何家庭成员的附庸,稚嫩的肩膀也不该背上莫须有的重任。夫妻婚姻中的问题要自己面对,给孩子做好解决问题的榜样,才能让孩子真的学会成长。
- 济南心理医生咨询师--真正的“快乐教育”,如何实现?(2022-10-22 11:40:50)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