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心理咨询】巴纳姆效应——真正认识你自己
巴纳姆效应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心理效应,可是很少有人听说过它。但是它却无时无刻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什么是巴纳姆效应吧!
巴纳姆效应,是伯特伦·福勒通过实验验证的一种心理现象,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人们常常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将这个描述套用到自己的身上,并认为它非常适合自己,并准确的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这段文字很空洞。读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呢?
是的,这种现象常常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并且我们还常常察觉不到它。比如说,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段描述,“你是一个很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人,但是你也很敏感,情绪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那么请想想你们自己是不是觉得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呢,当然,我很相信有大部分的人都觉得这说的就是自己(当然这也包括我自己在内),然后深信不疑。其实,如果你仔细去思考的话,在这句话中,并没有特定的指向性,所以呢,它对于很多人都可以适用。
那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在伯特伦·福勒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容易轻信他人和主观验证作用。轻信他人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借助外界的信息和他人的言行来认识自己,因此容易将他人的描述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并认为这些笼统而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主观验证的作用是指当人们心中想要相信某件事时,会搜集各种支持自己的证据,即使这些证据与事实并不完全相符。
了解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那我们就来聊聊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例子吧。
1.性格测试和星座占卜:(听到这个是不是觉得特别熟悉呢)许多人在参加性格测试或阅读星座占卜时,会倾向于认为测试结果或占卜内容非常准确地描述了自己的性格或命运。然而,这些测试和占卜往往使用模糊而普遍的语言,使得大多数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与自己相符的部分。实际上,这些描述可能并不真正反映了个体的独特性,而是利用了巴纳姆效应,让人误以为它们特别准确。
2.商业广告:你是不是看到过这样的广告,对广告使用模糊而吸引人的语言来描述产品,让消费者误以为这些产品是能达到他们所期待的功能和效果。然而,当他们真正使用这些产品时就会发现,实际情况和产品描述并不完全一样,这也就是运用了巴纳姆效应的结果。
其实,在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巴纳姆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篇文章旨在提醒我们在接受外界的信息时要保持警惕性和理性思考能力,避免被一些笼统的、模糊的语言误导。还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准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细心观察身边存在的巴纳姆效应,减少巴纳姆效应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