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测试
首页 > 情绪健康 > 正文

【济南心理咨询】又在为他人感到难过?小心别让“过度共情”伤害自己!

发布-济南心理咨询 | 查看- | 发表时间-2025/1/11
文章页顶部广告在主题的INCLUDE目录下的AD_MIDDLE_01.ASP

 最近大家一定有刷到河北三名未成年杀人案的判决结果吧,这再次让这起令人发指的恶性案件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三名未成年人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折磨并杀害了一名同学。其中参与作案的两人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15年有期徒刑。有人为此感到大快人心,认为正义得以伸张;也有人认为判罚太轻,不足以惩治恶行。不论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结果,当人们了解到这起恶意伤人事件,在为逝去生命惋惜的同时,很多人也感到深深的恐惧和无助,仿佛自己也设身处地的经受了巨大的痛苦这种在面对冲突性事件时,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感受的能力,正是我们常说的共情。可是,这种美好善良的品质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成为伤害我们自身的一把利刃,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过度共情”。为什么面对伤害性信息时,这种过度共情会让人感到压抑、紧张、焦虑,甚至无法正常的社交和生活呢?一旦自己陷入这种负面情绪漩涡,又该如何调试自己的心境呢?今天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起深度剖析一下“过度共情”背后的秘密

 

面对侵害性信息时,我们通常会将自己代入受害者的角色,并与之产生共情。例如,在阅读家庭暴力新闻时,我们可能会想象自己处于其中,思考如果是自己该如何应对。这种心理反应是一种“预演”过程,是大脑在进行“模拟演习”,通过情境模拟为未来可能面临的危险做准备。所以,共情反应不仅是情感波动,更是大脑对外界信息的深刻适应。为了更精确的描述这一过程,心理学家通常会选择一种叫做“贝叶斯学习理论”的得力工具。贝叶斯学习是一种基于经验、逐步调整认知的学习方式。简单来说,贝叶斯理论帮助我们通过观察和经验来优化决策,而这正是我们对侵害性信息产生共情的一个重要机制。比如,当你看到关于校园霸凌事件的新闻,并为此感到愤怒和不安时,你的大脑并不是仅仅在“同情受害者”这么简单,而是在进行一种基于过去经验的学习: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我该怎么做。我们的大脑就像是在收集证据,不断更新自己对风险的认知,并通过这种代入感逐步调整未来的应对策略。因此,共情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看作一种情感和理性结合的学习方式——你不仅在情感上感同身受,同时也在认知上进行策略优化。

然而,这种“学习方式”一旦过度,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当我们过于频繁地与受害者共情时,大脑会过度关注这种情境的预演,并不断强化这种情绪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过度的情境预演会让我们误以为自己遭遇类似伤害的概率增大,从而在无形中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这种反应不仅会让我们感到不安和恐惧,还可能让我们陷入长时间的负面情绪漩涡。比如,低落、焦虑、恐慌等情绪反应可能变得越来越强烈,甚至会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疲惫等生理症状。随着这些负面情绪的积累,我们的生活质量可能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妨碍到日常工作、学习和社交。如果长期处于这种负面情绪中,可能导致自我保护机制的失衡,使我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回避反应,而这些情况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心理压力。

为了走出这种阴霾的情绪,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做出尝试。我们可以对信息源进行筛选,避免接受过多侵犯性的信息,多看一些积极阳光的新闻;或者干脆放下手机,与朋友们一起逛街,品尝美食,让自己沉浸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当然,这种生活中的调试技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一旦出现较长时间的异常情绪,以至于难以正常维持工作与生活时,还是要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心理帮助,尽快采取干预措施。

济南清源心理咨询工作室专业从事济南心理咨询,山东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济南员工心理健康培训,山东企业员工心理辅导,打造济南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电话:0531-86051919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文章
文章页自定义模板在主题的INCLUDE目录下的ARTICLE_SELF_MOUDLE.ASP
我的收藏
疏通标签
最近评论
访客留言
清源济南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积安堂蜂蜜